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19
民事案件的案由一般根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始性质来确定。然而,有时当事人书写的事实与案件真实情况不符,因此法院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确保案由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案由的概括和明了,民事案件的表述方式原则上确定为“法律关系性质”加“纠纷”,例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在立案和审判过程中,确定民事案件的案由应当遵循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在立案时,应当根据诉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或依据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标准,优先选择《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列出的第四级案由。如果第四级案由没有规定,可以依次类推选择第三级案由,再没有则可以直接适用第二级案由,直至第一级案由。
如果涉及到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且属于主从关系,应当以主法律关系来确定案由。如果当事人仅以从法律关系起诉,则以从法律关系来确定案由。如果不属于主从法律关系,则应当根据诉争的两个以上民事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
如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则应当相应地变更案件的案由。在请求权存在竞和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自行选择的请求权,确定案由。
如果一审法院确定的案由错误,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诉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予以纠正,重新确定案由。
民事起诉状的案由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来确定。案由是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名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民事案件的案由是根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为了保证案由的概括和明了,一般情况下案由的表述方式为“法律关系性质”加“纠纷”,不再包含争议焦点、标的物、侵权方式等要素。此外,根据具体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的多样性,少部分案由还可以根据请求权、形成权或者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标准进行确定。
民事案由和诉讼标的都是为了确定纠纷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纠纷,并限定原告起诉的对象和法院裁决的对象。它们都是民事诉讼领域的研究对象。
民事案件的案由是指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判决中体现当事人请求法院裁判事项的概括性描述。案由实际上是诉讼标的在判决上的宣示。因此,识别案由应从识别诉讼标的开始。当事人提出的案由直接体现了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案由实际上就是当事人讼争的法律关系及其争议,这实际上就是民事诉讼中诉讼标的的全部外延。诉讼标的与民事案由互为表里。
诉讼标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法理论的基石,它的理论研究直接影响着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实践的进步。而民事案由是为了规范民事案件的受理与审判,根据民事实体法的现状对案件类型进行划分。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首先,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诉讼标的是整个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长期以来被视为民事诉讼领域的基石。而民事案由注重实用,是根据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实践,对各类案件进行分类。由于民事案由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其次,二者的类别划分依据不同。案由是根据民法理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为基础,结合现行立法及审判实践而分为十大类。而诉讼标的一般是根据当事人提起诉的终极目的不同而划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与形成之诉。也有按照提出诉的主体不同而分为本诉、反诉和参加之诉,与实体法联系不大。
最后,二者担负的功能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解决纠纷的识别问题,而民事案由是将可诉纠纷的案件加以分类。诉讼标的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研究纠纷的最小单位,科学界定争议的实质。民事案由则是与民事实体立法齐头并进,将各类可诉纠纷归纳、概括并形成体系。
综上所述,案由与诉讼标的在民事诉讼中互为表里,但在理论基础、类别划分依据和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