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抢罪立案标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哄抢罪立案标准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4-25

 
311634

一、哄抢罪立案标准

  哄抢罪立案标准:

  1、必须达到数额较大;

  2、必须有情节严重的行为;

  3、必须是哄抢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人。

  根据上海市高级法院的有关规定:

  聚众哄抢数额在4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聚众哄抢数额在4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聚众哄抢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聚众哄抢罪与刑法第289条规定的聚众“打砸抢”的界限

  前者一般只是聚集多人抢夺公私财物,一般不使用暴力手段,即使使用轻微暴力,也不针对人身,后者则是聚集多人又打又砸又抢,是一种破坏性更为强烈的严重犯罪,暴力色彩极为明显、浓厚;前者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后者则不是独立的罪名。

  2、聚众哄抢罪与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的界限

  前者客观方面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后者表现为聚众扰乱各种公共场所的正常的秩序等活动,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产,后者则不一定。

三、聚众哄抢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构成本罪。并非是所有参加聚众哄抢的行为人,而是只有其中的首要分子或者积极参加的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哄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员。“积极参加的”人一般是指在聚众哄抢中,积极出主意,起骨干带头作用,哄抢财物较多的。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具有聚众哄抢的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包括自己占有或者第三者占有。没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不能定本罪,实践中,有的人因与他人发生债务或财产纠纷,采用纠集多人强行夺取对方财物的方法,用以抵债,可以本罪论处。

  以上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哄抢罪立案标准的内容,哄抢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指哄抢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属于哄抢的首要分子的,哄抢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社会危害程度也高,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手心律师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八十九条
延伸阅读
  1. 帮信罪怎么辩护
  2. 挪用公款立案标准解析
  3.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4.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理措施
  5. 法院工作人员擅自不受理案件的处罚

犯罪热门知识

  1. 犯罪未遂的定义和分类
  2. 犯罪中止的适用范围
  3. 犯罪中止的法律效力
  4. 犯罪构成与违法性质之辨析
  5. 持刀抢劫可以无限防卫吗
  6. 协助组织卖淫罪既遂量刑规定
  7. 代替考试罪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