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刑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刑罚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4-30

 
427567
在现实中,相信大家都清楚我国法律规定有非法集资罪,规范个人或者企业在募集资金时必须合理合法。但总有些人铤而走险,一旦被识破就会被起诉判刑。对于非法集资而言,金额的大小十分重要。那么,集资诈骗该如何如何立案?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下。

一、个人集资诈骗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个人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属于追诉标准。个人集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并且集资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意图。诈骗手段包括虚构集资用途、使用虚假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等手段骗取集资款。

二、单位集资诈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集资诈骗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情形之一,如果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 携带集资款逃跑;
  2. 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
  3. 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
  4. 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

对于实施上述非法集资行为之一,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要素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并且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

一、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特别要强调法律认可的主体单位,以便规范单位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

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单位进行非法集资时,故意表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

三、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集中不特定对象的资金,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四、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按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提供其他回报。

非法集资的数额认定及刑罚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属于巨大数额,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属于特别巨大数额。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属于巨大数额,数额在250万元以上属于特别巨大数额。在具体认定金融诈骗犯罪数额时,应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为准。支付的中介费、手续费、回扣等或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应计入犯罪数额。

对于犯集资诈骗罪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法律上对非法集资的相关规定
  2. 集资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3.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4. 诈骗罪24万要多少罚金
  5. 诈骗罪立案前退款是否还要判刑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教唆犯的定义和特点
  2.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3.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4.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5. 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
  6. 非法传教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7.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