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分类与解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职务犯罪的分类与解析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5-14

 
309280

职务犯罪的定义和分类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从事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根据刑法规定应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这些犯罪包括《刑法》中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

根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中国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第八章中共有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以及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共有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其中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共有七个,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

想了解更多关于职务犯罪的问题?

如果您对职务犯罪有更多的疑问,我们为您推荐以下文章:

1. 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了解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些犯罪行为。

2. 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

了解职务犯罪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识别这些犯罪行为。

延伸阅读
  1. 犯罪未遂的定义和分类
  2. 犯罪中止的法律效力
  3. 什么是犯罪未遂
  4. 罚金和罚款的区别
  5. 违法行为的分类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经济犯罪对子女入党的影响
  2. 什么是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3.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
  4.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5.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性质及相关法律规定
  6. 哪些嫖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7. 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及刑期确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