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13
如果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基于福利政策分配取得的,并且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由于无法体现出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离婚时可以不考虑原公房使用权交换价值的单独归属。
如果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以个人财产支付对价取得的,并且在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离婚时应当将取得原公房使用权时所支付对价部分确定为当时承租的夫或妻一方个人所有,剩余价值按共同财产分割。
如果婚前由夫或妻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在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可以参考《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的规定,推定为父母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可以直接将产权房按共同财产分割处理。
虽然以夫妻一方名义购买,但实际上是以一方父母财产购买,产权证上列有夫妻双方的名字,因此应视为共同财产。然而,在财产分割时,可以酌情考虑财产来源因素。如果原来是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后来以一方名义而非夫妻名义购买成为了公房,并且购买的出资来自该方父母,那么这部分财产应归属于该方个人所有。如果原来是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虽然以夫妻共同财产购置,但产权证上不仅有夫妻一方或双方名字,还有一方父母名字,那么该房屋应视为家庭共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