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0-28
在股权众筹中,股东的身份往往无法直接体现。对于委托持股模式,众筹股东的名字不会在工商登记里显示,只会显示实名股东的名字。虽然法律承认委托持股的合法性,但仍需证明众筹股东有委托过实名股东。如果没有书面文件或其他证据证明委托关系,公司和实名股东可能否认众筹股东的身份,导致众筹股东难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
对于持股平台模式,众筹股东与公司之间隔了一个持股平台,公司股东名册只有持股平台,没有众筹股东。因此,众筹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非常间接,身份也相对隐晦,对公司几乎无法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许多众筹项目中,虽然众筹股东是公司股东,但几乎无法行使股东的权利,很少能亲自参加股东会、参与股东会表决和投票。
对公司而言,若每次股东会都有大量人参加,将对协调和决策造成困难。组织参加股东会的人数众多非常艰难;在召集股东会前,确定讨论的议题和问题也因人多嘴杂难以达成共识;即使成功组织股东会,由于众口难调,过半数通过任何表决都会困难重重。因此,让众筹股东参与决策会严重削弱公司的决策效率。
然而,若不尊重众筹股东的参与决策权,其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若公司收了股东的钱,却不为公司办事、不好好经营,或者挪用公司资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此,众筹股东至少要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知情权,公司也应当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法律和审计等第三方监督机制。同时,在必要时,众筹股东也最好拥有提议乃至表决罢免公司负责人的权利。
众筹股东参与股权众筹往往是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然而,公司法并未规定公司有税后可分配利润就必须分红。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股东会表决通过后,才会根据该方案向股东分配红利。若股东会未表决通过,或者干脆不审议此议题,即使公司账上有大量税后利润,众筹股东也无法获得分红。公司可轻易以“税后利润用于公司长期发展再投资”为由,将众筹股东排除在外。若法律未规定强制分红,众筹股东最好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强制分红条款,即若有税后可分配利润,每年必须在指定日期向众筹股东分配。
在现实的股权众筹中,发起人与众筹股东之间常存在亲朋好友关系,操作往往不规范。有时候,只是朋友说要股权众筹,项目、公司和文件都未见,众筹款项就打到发起人个人银行账号。这笔款项的性质无法明确。法律上可理解为实物众筹,即发起人计划开发智能硬件,众筹款项并非获得公司股份,而是预付货款,发起人只需提供产品给众筹股东即可。也可理解为借款,众筹投资人将钱借给发起人,发起人到时候还钱并加上利息,但众筹投资人并非公司股东,无法分享公司估值、股权和分红。
股权众筹旨在降低投资门槛,因此绝大多数众筹股东为普通老百姓。普通人参与股权众筹时,不应将自己当作风险投资人。最好选择传统行业,收益可逾期、持续且稳定,而不追求高风险和高回报。在此前提下,认真考察投资项目,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地域范围进行投资。同时,借鉴风险投资人的投资原则,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众筹发起人或拥有完善保障机制的众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