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4-22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事非法活动或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职务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包括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等。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需要了解一般犯罪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1) 职务犯罪的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 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状态。
(3) 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 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根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职务犯罪分为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刑法第八章中共有十五个条文,涵盖了十二个罪名,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在刑法第九章中共有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