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06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关系当事人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则依照本法执行。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因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权利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争议具有以下特征:
劳动争议的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
劳动争议主体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隶属关系。
劳动争议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
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与福利、培训、奖惩等问题。
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况包括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争议,以及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外的其他争议。
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对于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以及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非常重要。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提是当事人的起诉。当事人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和民诉法的规定,起诉条件包括:
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起诉时,可以委托代理人代替起诉,但其他人未经委托授权的无权起诉。
不能未经仲裁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即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否则法院可以不予受理。如果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则当事人不得再提起诉讼,法院也不予受理。
一般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还应当受理以下劳动纠纷:
以上劳动争议符合起诉条件和受理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间内立案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采取两审终审制。即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还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对第二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