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首先要改工会制度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6
吉林通化市发生“通-钢事件”,导致企业总经理被围殴致死、7个高炉一度停产;8月11日,河南濮阳市又发生“林-钢事件”,400多名职工及家属聚集公司办公楼,并围堵该公司指导改制工作的干部。两起事件如出一辙,都是因为企业改制引起部分职工不满,而其制度根源都是企业改制缺乏工会的实质性参与,致使工人利益得不到制度化的表达渠道,因而在改制过程中受到损害。要从源头上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必须切实完善工会选举制度,让工会真正代表工人利益并实质性地参与企业改制过程。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工人利益保护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工人利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面临市场化和私有化的压力,企业改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然而,国有资产并不是一个容易计算清楚的账目,往往被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所抵消。与之相比,改制过程中工人利益的问题更为重要,然而这一关键问题往往被决策者忽视。在改制决策中,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理论上要么没有参与,要么即使参与也只是一个摆设。几乎所有工会成员都是为老板工作,因此他们在所有问题上都会站在老板的立场上。在缺乏利益代表的情况下,工人在改制中往往吃亏成为常态。
工人利益在企业内部的缺乏发言权
实际上,即使在没有改制的情况下,工人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涉及自身待遇的事务上也没有发言权。在工人缺乏集体组织能力的环境下,劳资力量对比日益悬殊,工人利益不断受到挤压,不满情绪不断积压。而改制给了企业一个“甩包袱”的机会,这往往意味着被淘汰的工人得不到妥善安置。加上国家提供的失业救济不足以维持生计,企业改制很容易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以通-钢为例,改制后下岗工人的月收入不足300元,工人的不满、怨愤甚至暴力倾向在无形中积聚能量,在一个看似偶然的场合爆发出来。早在2008年底,通-钢就发生过零星的暴力事件,一名炼轧厂的厂长被工人锤杀。因此,通-钢事件绝非以往所说的“少数幕后黑手”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而是工人利益长期受到排斥和剥夺的必然结果。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今后还会出现类似的事件。
保护工人利益的关键措施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必须在改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并保护工人利益。为了保护工人利益,必须让工人利益在改制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代表。而要代表工人利益,必须让工人选举产生自己的工会代表。世界各国的劳资经验已经证明了“工人利益需要工会保护”这个简单逻辑的普适性,中国也不可能例外。与农民不同,中国企业中当然有工会存在,但绝大多数企业的工会并不起作用。原因无非是因为它们不是由工人自己选举产生的,从而注定了它们是老板的附庸,而不可能是工人的代表。既然工会依赖于老板,就必须听从老板的指挥,帮助老板解决问题。如果工人利益与老板发生冲突,自然会站在老板这一边,否则连自己的饭碗都难保。即使有少数代表执意要维护工人利益,他们的日子也会很艰难。在去年的深圳劳资对话会上,我亲耳听到了许多恣意刁难、打击报复工会人员的故事,连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都很困难。在目前的情况下,工会不可能在管理和改制过程中实质性地保护工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