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6
尽管发放了半年奖金,为了缓解罢工人员的紧张、激动情绪,企业管理人员采取了大量措施。幸运的是,管理层没有参与罢工。高层决定放假三天,并通过总务部、厂长、班长等传达此决定。然而,在传达过程中,总务负责人故意没有向一个工厂传达该决定,导致第二天仍有人前往公司食堂聚集。问题很快被发现,该负责人被派出所带走。罢工人员随后组织起来前往管委员会聚集。在此期间,副总D某在罢工人员面前发言,声称他们做得对,未来不仅要获得经济补偿金,还要获得双倍补偿。经过公安机关的努力,罢工人员被劝散。总务负责人经过教育后表示悔改的意愿,并被重新安排回工作岗位。此后,他表现得非常积极,并为企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值得注意的是,罢工人员的诉求与该负责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是被聘用的军转退休人员,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从13日到21日,每天都有部分罢工人员在公司聚集。他们在早上按完指纹后,有的在公司院内闲逛,有的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有的聚集在食堂。考勤机前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了发生的一切。
在与区工会和劳动部门进行沟通后,企业高层决定对罢工人员发出最后通知。通知规定,从8月22日开始,所有罢工人员必须回到工作岗位,否则将按照公司的《就业规则》处理,即将他们视为旷工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管理层和各工厂的领导和班长分别通过电话联系罢工人员,或通过住宿在公司的员工与他们联系,通知他们必须在8月22日上班。通知于8月17日张贴在公示栏上。从8月17日到8月21日,每天都有罢工人员到公司探听消息。考勤机的数据和监控记录了一切。
罢工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是企业无法完成正在履行的订单,违约对外,面临巨额赔偿。大量未能履行的订单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公司,导致利润损失巨大。间接影响是,企业正在进行改制,尚未完成交接工作,也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这可能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进程。改制可能会因此夭折,因为这是大连市首例外资企业改为内资企业,具有标杆意义。面对危机,投资方代表L向总部请示后,总部指示按照法律规定解决问题,并尽早恢复生产。企业一方面发布招聘广告,一方面寻找有经验处理劳动争议的律师。
9月8日,经朋友介绍,我有幸与企业高层会面。我提出了高效果断的处理意见,并对相应后果进行了分析。在明典咖啡的单间里,精明强干的L和同样精明强干的女副手Z给人留下了企业管理层有实干人才的印象。代表日方的翻译也是中国人,现已加入日本籍,思路非常清晰,他明确阐明了日方总经理岛中的意见,日方完全听从中方的处理意见,尽快完成股权转让事宜。我的意见是最后一次劝说,如果仍不复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中的核心人员,观察其他人员的反应。之前企业采取的奖金复工措施已经有近100人复工,但生产线仍不能启动,近半个月几乎没有人给总务打电话表示要上班,显然奖励措施已不再有效。如果其他人仍不复工,再处理一批,直至问题解决。我预计最终解除约30%的劳动合同,大约120人。
我的意见上报总部后,总部非常重视,立即派遣总部工会主席和经济顾问前往大连与我会面。这两位都是当地社会知名人士,非常有口才。我们讨论了整体情况和稳定问题。对于我的意见,他们表示将向董事长汇报,并表示他们还想再努力一下,做一些工作。他们还计划与被认为是罢工煽动者的副总经理D进行谈话,结果D否认支持罢工,也没有能力让工人复工。两位代表第二天返回总部。不久,董事长下达意见,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委托合同也很快签订,企业立即授权我收集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于是,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罢工事件的小组,协助我的工作。在分析监控和摄像资料后,我们找到了近30个活跃人物,其中10个表现非常突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相关材料很快整理完毕。接下来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调查表明,经常到场闹事的100多人中,其他罢工人员不再到场闹事,而是在社会上打工,有些人甚至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他们展现出持久战的态势。企业仍需为他们每月缴纳约1200元的五险一金,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