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3-08-2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间个人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货币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
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此标准的将被界定为高利贷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高利转贷案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如果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将予以立案追诉:
如果高利转贷违法所得金额达到或超过十万元。
如果在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到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并且仍继续从事高利转贷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如果借款合同未约定支付利息,视为没有利息。当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且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利息将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视为没有利息。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利息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的利息往往很高。
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高于24%以上可被称为高利贷。根据最新规定,年利息在24%以内的部分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年利息大于24%且小于等于36%的部分属于自然债权,国家法律承认其存在但不予保护;年利息超过36%的部分被视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