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确认的基本原则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12
股权确认的基本原则
一、出资瑕疵的股权确认
根据《公司法》规定,如果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出资存在虚假、不足或抽逃等情况,股东应负责补缴出资,但不剥夺其股东资格。然而,出资瑕疵会违反公司资本充实原则,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因此,为促使股东尽快补缴出资,应对其股权行使进行限制。我国公司法仅对出资瑕疵股东的优先权和分红权进行限制,其他权利未作限制。股东只能在实际出资范围内行使有限的优先权和分红权等股权。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瑕疵股权转让的股东资格认定存在争议。虽然存在出资瑕疵的股东可以被认定具有股东资格,但对于转让瑕疵股权的行为,除非存在其他无效因素,否则应认定为有效,股权受让人可以取得股东资格并行使股权。然而,如何补正瑕疵并承担责任仍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处理:如果受让人是善意的并为股权支付了合理对价,则应由转让人承担补正瑕疵的责任;如果受让人明知股权存在瑕疵或未支付合理对价,则应由受让人与转让人共同承担责任。我们认为,瑕疵股权转让应以受让人是否明知为标准,确定补正瑕疵的责任,从举证责任的角度看,不能自圆其说,因为法律推定受让人应当知道。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在股权转让一章中有详细论述。但根据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得转让的法理,转让人应独自承担出资瑕疵产生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二、公司内部的股权确认
公司内部的股东资格和股权确认纠纷是指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纠纷。这类诉讼主要依据股东的实质要件,即签署公司章程、实际出资、取得出资证明书、行使股东权利,进行股东资格和股权确认。实质要件主要用于确定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在解决股东之间的争议时,优于形式要件。其中,签署公司章程作为股东真实意思表示的一种形式要件,优先于其他实质要件。因为,公司的设立是全体发起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股东资格的认定应以公司章程表彰的意思表示为标准。因此,签署公司章程应成为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
三、公司外部的股权确认
公司外部的股权确认纠纷是指第三人与公司、股东之间的纠纷。当公司债权人起诉公司要求清偿债务时,如果发现公司资本不足,即存在股东出资瑕疵的情况,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在出资瑕疵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此时,公司股东可能主张自己没有股东资格,对抗公司的债权人。当第三人与公司进行交易时,只能通过或凭借公司公示的工商登记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在交易中调取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公司章程等内部材料。因此,工商登记具有公信力,对第三人产生登记对抗效力。工商登记可以作为证明股东资格并对抗第三人的表面证据,第三人可以凭借工商登记来对抗登记中没有记载的隐名股东的权利要求。工商登记的目的主要是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在股东资格和股权确认时,公司对外公示的工商登记材料等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第三人在与公司交易时明知公司股东的情况,则该第三人不是善意第三人,不能依据公司对外公示的材料进行主张或抗辩。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和工商部门登记属于形式要件,形式要件主要用于对外,在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争议中,优于实质要件。其中,工商部门登记的公示性最强,优先于其他形式要件。因为,根据商法的外观主义原则,未经工商登记记载的股东不得对抗第三人。
四、股权转让的股权确认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工商登记不是股权转让合同和股权转让生效的要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是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生效的要件。法院不应以当事人未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手续而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然而,当事人不能以股权转让合同为由对抗工商部门已完成的股东变更登记。工商登记仅是公司股权转让和股东变更后的对外公示程序,不是股权转让的决定性证据。但第三人可以根据公司公示的工商登记主张对登记簿上记载的股东的权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记名股票转让需通过背书方式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方式,转让后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无记名股票转让只需将股票交付给受让人,转让行为即发生法律效力,受让人成为合法股份持有人,取得股权。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股权转让不需要其他股东同意,因此股权确认纠纷较少。而股权确认主要发生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纠纷中,有限责任公司是人合兼资合的公司,因此公司法规定了股权转让的严格程序。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应遵循其规定。如果未履行上述程序,股权受让人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应首先确认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我们认为,未履行上述程序的股权转让合同对公司不产生效力,股权受让人无权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未履行上述程序的股权转让合同,其他股东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撤销后股权受让人无权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如果股权受让人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一年后,股东主张撤销股权转让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后,公司应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的记载。股权转让是权利的转让,权利转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移转能够证明权利的证书。出资证明书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的权利证书,股东转让股权必须进行变更股东记载或登记,实现权利的移转公示。股东名册上关于股东情况的记载效力强于出资证明书,因此,只签发出资证明书而不在股东名册上记载新股东,新股东无权主张股权。因此,还需在股东名册上进行记载,以使新股东获得完整的股权。同时,还需相应变更公司章程,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以进行公示。
五、外观形式存在矛盾的股东资格认定
当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记载的股东与工商登记的股东不一致时,根据《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可以按以下原则认定股东资格:如果股东资格争议发生在股东与公司、股东与股东或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工商登记只具有对外宣示和证权的效力,不具备创设股东资格的权能,应以股东名册的记载为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许多公司并未准备股东名册,如果有其他形式能够证明出资人或受让人股东身份的,如已分取公司红利,仍然可以确认其股东资格。如果股东资格争议发生在股东与第三人之间,则应以工商登记为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