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8-17
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部门下属和工人进行管理,但对工伤事故的发生没有直接责任。法律不对管理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的责任。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员工受到意外伤害后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和标准(工伤保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参加工伤保险,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都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进行行政确认的行为。
工伤认定是对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对人身造成侵害的定性行为。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劳动行政部门一般负责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具有以下特点:
工伤认定依据根据上述内容,即使没有缴纳社保,仍可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职工个人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工伤认定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该鉴定将作为赔偿的标准。最后,工伤职工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工伤赔偿的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