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7-27
一旦工伤鉴定完成,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就业、医疗补助金等。如果单位投保了工伤保险,国家工伤保险机构将根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单位没有投保(即未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如果与用人单位无法达成协议,根据劳动仲裁法规,可以提起仲裁程序。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如果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仍未支付赔偿费用,可以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后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60天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天。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对于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可以在15天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如果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了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一般情况下,工伤鉴定需要15天到60天左右完成。当然,如果工伤案情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可能会延长处理时间。在申请过程中,如果遇到所在企业不同意进行工伤鉴定的情况,伤者必须凭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来证明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才能办理工伤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