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7-15
当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遭受人身伤害后,如果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医疗机构书面证明需要继续休养,劳动者可以继续休养。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应根据伤情支付相应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俗称误工费,但前提是在劳动仲裁中提起申请。
工伤,也称为“公伤”或“因工负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人身伤害。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申请认定工伤,然后进行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
1. 职工所在单位:由于工伤保险实行雇主责任原则,在工伤保险方面,雇主承担了多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单位的安全生产,职工所在单位承担了首要的工伤申请义务。职工所在单位的申报时间限定为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后的30天内,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可延长申请时间。
2. 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本前提,也是工伤职工的基本权利。为了充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申报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在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伤害性质认定申请,这一申请时限长于所在单位的申请时限。
如果工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获得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停工留薪期内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住院期间按当地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
在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向工伤保险基金及用人单位索要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工伤保险基金及用人单位未履行上述义务,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申请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要求在伤情稳定后,可以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在医疗领域,一般认为治疗三个月后属于稳定需要的最低时间。因此,伤残鉴定至少要在工伤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如果某些伤残治疗尚未结束或未达到稳定状态,还需要继续延长伤残鉴定的时间。
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群众组织,工会有责任帮助受伤害的职工及时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因为潜在的工作威胁而导致自身受伤。一旦确定无法继续工作并经过至少12个月的休养期,职工有权继续享受休养,并且工资福利不会改变。任何用人单位如私自扣减工资以此解雇职工,将会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