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方法指南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10
导读:一般情况下,医患双方可自行协商,如未能通过协商等途径解决,这时患者及家属可以就双方的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医疗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由,主要有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两类。其中,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又可分为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一、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
1. 双方协商处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2. 行政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医疗事故进行行政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司法程序处理
如果通过协商和行政处理无法解决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案由包括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4. 调解原则和鉴定结论
在处理医疗事故时,调解原则应贯彻始终。同时,司法鉴定结论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各种处理途径的科学依据之一。
5. 民间调解组织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民间调解组织,可以居中调解医疗纠纷。
一般情况下,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纠纷。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不同的案由,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可以分为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在提起诉讼时,建议请具有法律和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员提供帮助。同时,原告需要仔细推敲案由、被告、诉讼请求的确定,以及赔偿数额计算和涉及鉴定时陈述材料的书写。此外,还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管辖法院的选择以及证据材料的组织等。
二、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
1.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的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以及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2. 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医疗机构是指经过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医院或机构。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与病员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大多数案件中,医疗行为与病员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确。但在一些疑难、复杂的医疗纠纷中,必须经过专门技术鉴定来确定因果关系。
(2)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医疗过错。医疗机构如果要免除自己的侵权责任,就需要证明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医疗过错。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自己没有医疗过错:
- 损害结果属于医疗意外,即医疗机构无法预料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后果或医疗机构确实无法避免医疗损害结果;
- 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并发症,但这种并发症必须是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
- 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全部原因,可以免除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如果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只是损害后果的原因之一,并且医疗机构也存在过失,应按照过失相抵的原则由双方分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