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30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立即与医务科联系、投诉,并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同时,患方应与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并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可以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决纠纷。
一旦提起诉讼,法院将安排第一次开庭,该次开庭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移交给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因此,在首次开庭阶段,患方应抓住机会,认真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排除对自己不利的病历资料,以确保有效证据的可靠性。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走向。患方应该认真对待这一环节,并向专家小组提交详细的《陈述书》,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并重点指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哪些过失,违反了何种诊疗规范。医鉴会的专家们通常是医院的主任医师、医学教授,他们天性维护医院一方的利益。因此,在《陈述书》中,患方应直接指出医方存在的诊疗过错,不给专家小组回旋的余地。如果患方在《陈述书》中不能明确指出医方的明显过错,专家们往往会对患方不利地作出鉴定结论,这就像民事诉讼中不诉不理的原则。
一旦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如果认定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然而,需要考虑医方的诊疗行为与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医方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如果某患者被确诊为晚期癌症,死亡不可避免,尽管医方的诊疗失误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要求医方对患者的死亡负全部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会支持。因此,患方应根据医方过错的程度来实事求是地确定赔偿金额,避免盲目索赔,导致自己承担过多的诉讼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