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医疗纠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如何应对医疗纠纷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19

 
272409
导读:出现了医疗纠纷应该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发生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若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解决。

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国家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将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以保险机制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第三方赔付和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的作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

明确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医患双方的解决途径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规定的途径。

1、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在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时,双方应在专门场所进行协商,并且不得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如果医患双方人数较多,应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以事实为依据,防止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赔付金额。对于分歧较大或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2、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当医患双方共同提出申请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如果医疗机构内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医患双方申请调解。

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并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消除隐患。

维护医疗秩序的法律要求

医患双方的法律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医患双方应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实施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医疗机构的报案义务和公安机关的处理措施

如果在医疗纠纷中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行为,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处置,以维护医疗秩序。
延伸阅读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3. 调整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4.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
  5. 医疗纠纷必须要尸检吗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妇产科护理的医疗纠纷处理事项
  3.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
  4.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书的撰写要点
  5. 医疗纠纷处理途径不包括什么
  6.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7.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区分与解析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