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15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对于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以及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判定的,责任应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根据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当患者死亡后,如果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情况下,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如果拒绝或者拖延尸检,并且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责任应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
医疗事故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