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3
根据现行《民法典》总则,金融借款合同是可以约定违约金的。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后无法归还借款,他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的约定,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借款人就需要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而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借款人则需要按照约定或者国家相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当前的《民法典》总则并没有对违约金责任形式所适用的合同范围作出限制。因此,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时,除了支付逾期利息外,也没有排除违约金等其他责任承担方式。违约金条款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畴,当事人依据私法自治原则同时约定利息或罚息和违约金,应当承认其法律效力。因此,根据借款合同的性质和违约金的约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是有效的。
法定违约金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而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一种违约金。
惩罚性违约金是在违约时,债务人除了支付违约金外,还需要承担其他因债务关系所应负的责任。而赔偿性违约金则是当事人双方预先估计的损害赔偿总额。
对于法定违约金,一些法规明确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可以直接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而有些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范围,需要通过受理案件的法院或合同仲裁机构确定具体的比率。
约定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一种违约金,可以根据违约行为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概括性违约金合同是对所有违约行为都约定支付违约金,而具体性违约金合同则是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约定了不同的违约金。
惩罚性违约金是一种固有意义上的违约金,违约时债务人除了支付违约金外,还需要承担其他责任。而赔偿性违约金是当事人预先估计的损害赔偿总额,用于避免因违约而产生的证明损害及因果关系的困难和纠纷。
违约金的数额应该与实际损失相一致,过高或过低的违约金应该予以调整。合同法追求的是违约金与损失额大体一致,符合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和合同正义的要求。
因此,金融借款合同中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约定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没有完全适当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时,给无过错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