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27
企业集团的产生与市场的垄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集团是多个相关企业的联合体,它通过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形成以某个大企业为中心的商品产销网络,表现出市场结构的垄断特征。企业集团形成市场垄断的原因主要决定于以下方面:
其一,集团的发展决策易于形成统一的目标。这使得集团系统内的企业成为联合阵营,共同开拓市场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其二,规模生产使生产成本降低,利润上升,易于实现价格优势。
其三,企业集团便于集中多个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员、设备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规模与利润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促进了企业集团利润率的相应提高。
企业集团的兼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现代企业集团的产品结构上。为了分散市场波动的风险,扩大生产规模,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生产,发展多产品、跨系列、跨行业的综合经营是现代企业集团的又一特性。而产品结构的兼容性是由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来实现的。只有企业集团庞大的组织结构才能够使集团内各部分合理分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资产纽带是企业集团维系其组织结构稳固,又便于实际运作的有效契约方式。实施资产纽带的关键在于理顺集团成员企业间的产权关系。企业集团产权的连锁性主要是由此表现出来的。核心企业对下属企业控股量基本对应着其在下属企业产权中的原始所有权的大小,核心企业也依据其原始所有权的大小对下属企业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对下属公司决策的参与权以及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集团核心企业与各成员企业之间就形成一个呈网络化的产权结构,而这种网络化的产权结构无疑正是企业集团实现集团化经营的基础。
同时,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个体。它们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和义务。即使核心企业对下属企业具有经营管理的特权,每个成员企业的管理仍是自主的,自立的。这就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能及时、灵活、有效地处理各项生产、经营事务成为可能,同时有利于培养成员企业的独立竞争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成员企业的高效、合理的管理是企业集团具有运作的秩序性和凝聚性的基础。
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个体。所以成员企业的趋利性既由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在经济的层面上提供了“可能性”,也由其独立法人地位在法律的层面上确定了“必然性”。成员企业在不损害集团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企业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无可非议的。鼓励成员企业趋利是督促集团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企业集团中,成员企业之间还表现出相对的协同性。集团并非几个不相关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组织而存在,集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客观上也要求各成员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协同运作,形成集团优势,实现企业的聚集效益。使各成员企业具有协同性的基础是其间的联系纽带。无论是资产纽带、技术纽带、产销纽带还是产品纽带,都会加强企业与企业间的协作与联系。如何加强企业间的协同是挖掘集团潜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集团是一种独特的组合体。其管理不可能采用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关系的方式进行,而应采用以股权为基础,获得投票表决权,或以契约为基础获得协调权等间接方式实施管理。集团可以通过整个目标的制定,行业现状调查和未来预测,股权的控制等方式对下属公司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策略进行间接影响,而下属公司对自身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选择拥有最终决定权。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格局呈现开放性、兼容性和民主性的特征。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是多层次的“金字塔”状结构,成员企业以核心企业对其控股量的大小形成一个相对的等级组织。集团公司之中的董事会是企业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下属成员企业则应按规定的协议和章程定期向董事会进行汇报。董事会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权限与对下属公司控股量的大小成正比。集团的组织管理也是层层控制型的,比如孙公司对子公司负责,子公司对母公司负责。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国家、地区及经济团体发展经济的主要模式,这与其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分不开的。从其特性来考察,“集团模式”与一般企业相比在聚集、激励、配置、管理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效率优势。
聚集效率是指由多个企业经过分工协作、秩序重组形成集团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大于多个成员企业的经营效益之和。激励效率是指集团中成员企业产权的独立性有利于激励效率的提高。配置效率是指集团成员企业间的协同性为集团内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管理效率是指集团管理是以资产管理为手段的间接管理,管理效率的大小是以集团施行管理、决策后,下属企业获得营运效率的大小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