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24
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租房合同违约可以引起五种主要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
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即强制履行。
当承租人损坏房屋时,出租人可以要求其采取补救措施,修复房屋或者赔偿损失。
如果承租人违约,出租人可以要求扣除定金或者要求承租人支付违约金,以赔偿损失。
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当承租人违约时,出租人可以要求扣除定金。
当租赁合同约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时,违约方需要支付约定的违约金作为违约赔偿。
房屋租赁合同中对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的数额,双方应按照约定的比例支付违约金。例如,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一个月的租金,那么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支付一个月租金的违约金。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一方可以请求变更。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的30%,可以要求降低违约金的数额。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应根据违约方的实际损失来计算违约金,并退还押金和多余的房费。
房屋租赁合同违约金是独立于房租支付之外的额外费用。如果承租人尚未支付全部房租,违约金不包括在未支付的房租中。
双方应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处理违约金。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法律规定,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应当选择定金、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中的一种方式来追究违约责任。如果违约金或定金无法弥补实际损失,违约方有义务补足差额。因此,法院通常不支持通过重复累加违约金的方式加重违约方的责任。
因此,对于租房合同违约是否会被起诉,最终取决于当事人的决定。如果违约方承担了违约责任,通常被违约方是不会起诉的。但如果违约方没有承担违约责任,或者纠纷进一步扩大,就有可能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