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的解析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3
导读: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是指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方面、主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一、客体方面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该罪的直接客体是公款的使用权,行为人通过挪用公款而占有,并可能获得收益。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权能,因此对所有权权能的侵犯也必然是对所有权的侵犯。
二、主体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些人员具有特殊性和公务性。
三、客观方面
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其中包含三个要件:
- 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未经合法批准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
- 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 行为人挪用的公款是归个人使用的,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给、借给他人使用。
四、主观方面
挪用公款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行为人暂时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但打算以后予以归还。行为人挪用公款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例如为了营利、家庭困难、赞助他人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动机不影响本罪成立。
立案标准
涉嫌挪用公款罪的情形之一如下,应予立案: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 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量刑标准
根据挪用公款罪的情节和后果,量刑标准如下: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交给他人使用。如果挪用的公款正在生息或需要支付利息,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挪用公款给国家或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如果在案发前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