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6-28
一般改口供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话,如果有伪造证言的行为的话,那么就需要承担相关的刑事责任。
改口供不属于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口供,但又不依赖于口供,在取得口供的同时,还应广泛收集相关的证据,一方面证实口供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减少对口供的依赖性,同时,口供也有一定局限性,局限性首先表现为它的可变性。供述是由他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而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因外界影响而不断变化。口供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其真实的不确定性上。我们知道,避害趋利是人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口供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共存。
我国是个十分注重证据的国家,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就无法给一个人定罪。我国《刑法》叙述中写到,在有原(被)告人陈述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证据时,不能给人定罪;相反,在没有原(被)告人陈述下,有充足的证据可以给人定罪。由此可见我国对证据的重视.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于刑事诉讼以被告人被司法机关立案追诉为前提、行政诉讼以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人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前提,所以虚假诉讼一般只能发生在民事诉讼中。在为实施虚假诉讼而实施妨害作证活动的案件中,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犯罪的严重程度:
(1)行为动机。即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非法实现自己的财产利益的目的,还是出于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的目的。在前一种情况下,行为的目的并没有错,错的是手段,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行为目的和手段都是错的,违法程度显然大于前者。
(2)实施虚假诉讼标的数额。即行为人希望达到的犯罪目的,诉讼标的数额越大,行为给他人财产利益可能造成的危害或者损失就越大。
(3)采用的手段及造成的伤害后果。妨害作证罪是一种教唆性犯罪,行为人可能采用暴力、威胁、利诱或者其他本身不具有非法性的手段。采用不同的手段,其教唆的强度及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应当根据社会伦理上的价值判断标准及直接对被害人或者间接对社会大众的损害程度及危险性加以适当的评价。行为强度及危险性越高,罪责就越大。
(4)对司法诉讼活动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和司法效率的影响。根据虚假证据是否进入诉讼环节,对司法过程是否已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
一是仅有妨害作证行为,但相关虚假证据尚未进入诉讼环节的;
二是已经进入诉讼环节,但被鉴别出来,没有影响到判决的公正性的;
三是进入诉讼环节,对相关证据的鉴别和认定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司法成本,影响了司法效率的;
四是虚假证据未能被鉴别出来,司法机关以之为依据作出错误判决的。
以上不同情况,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同,对司法诉讼活动的影响越大,行为的罪责就越大。
如果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并且影响司法进程的话,从主观上是故意进行的行为的话,那么会以妨害作证罪进行论处。一般对于妨害作证罪的惩处,会依据案件处在哪一环节来衡量影响程度的。一般可以分为进入了诉讼环节和未进入诉讼环节两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