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亟待司法解释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知识

股东代表诉讼亟待司法解释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9-13

 
2475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及作用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在公司权益受到侵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者的法律责任时,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对侵害者提起诉讼的制度。该制度的意义在于,股东能够直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既可以追回公司的损失,也可以警示潜在的侵权者,从而维护证券市场规范和上市公司治理的稳定。

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及损害来源

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与公司有商业交易往来的第三方,如供应商或关联交易人。

对于来自公司内部的损害,可能表现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勤勉义务、进行内幕交易、进行非法的关联交易、确定过高的薪酬或抢夺公司商业机会等行为。

对于来自公司外部的损害,可能是第三方侵害了公司股东的共益权,即公司与交易对方之间权利义务失衡,使公司承担大量义务而交易对方只享有权利或承担较少义务。

股东代表诉讼的条件和限制

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公司股东认为共益权受到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源于不公平行为。

公司应当先行行使权利或明确表示不行使权利,股东才能行使股东代表诉讼权。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损害不适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只有当公司的共益权受到不公平行为侵害时,股东才可以行使股东代表诉讼权。

加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推进和完善

为了推进和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颁布依据《公司法》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司法解释,明确诉讼程序和要求。

其次,应提升公司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和诉讼的认识水平,进行投资者教育,增强股东的诉讼觉悟。

最后,法院应改变传统的司法习惯,积极受理和审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并将收费标准由按标的比例收费改为定额收费,以推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实施。

延伸阅读
  1. 股东代表诉讼中诉讼主体问题
  2. 最新公司法解释
  3.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规定概述
  4. 解读《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全文内容
  5.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

股东热门知识

  1. 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
  2. 债权债务转让股东的法律责任
  3. 隐名股东协议的无效情形
  4. 认缴制下抽逃出资罪
  5.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
  6.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
  7.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