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哪些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上市公司法律知识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哪些问题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06

 
23741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董事会独立性与规范运作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表面看,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没有形成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以及相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经理层聘选、考核和监督机制,从而导致了部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的问题。

1.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

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是现代公司经营的基本特征之一。专业的管理职能和强大的资本基础使现代公司制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公司治理基础,便容易产生代理人(经营者)违背、侵犯委托人(所有者)利益的问题,即“内部人控制”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肩挑”。股东授权董事会经营管理公司,而董事会聘用总经理行使日常经营管理权,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督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做法意味着自己监督自己,这样就使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制衡成为空谈。结果造成董事会不能真正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时忽视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

(2)董事会成员的构成中内部董事的比例过大。据抽样调查统计,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尽管近些年来逐步递减,但目前仍然高达57.4%。在这样一个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中,期待由下一级执行董事来监督和约束自己的上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2.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够

为解决董事会的独立性问题,我国从2001年开始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以其“独立性”为存在价值,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即独立董事应是独立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不存在重大利益关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独立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提名和任免方面。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非常普遍,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基本被控股股东控制,这些控股股东肯定要找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了解,也是相对比较“听话”的人来担任独立董事,而真正“独立”的人是难以当上独立董事的。

(2)任期方面。独立董事的任期不能短于执行董事,否则就起不到制衡作用;也不能过长,否则,其独立性将会减损。

(3)与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的关联性方面。个别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本身就与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还有的独立董事更是与上市公司发生巨额的关联交易。

3.董事会运作不规范

(1)部分公司大部分董事会决议以联签的方式进行,且部分决议只有部分董事联签,无法保证其他董事充分行使职权。

(2)有的公司董事会过于依赖通讯表决方式,即便在审议重大事项时也不召开现场会议;有的董事会违反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在表决时采用鼓掌通过方式。

(3)部分公司董事会未设立专门委员会。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运作中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问题,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与立法设计所期望的作用相去甚远。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事会和监事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首先是监事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来自同一单位,仍残存一种上下级关系,如职工监事,党委书记监事等,大胆的监督不仅可能使其失去监事资格,还会使其在原单位的利益遭受损害。其次是实践中监事会成员的选任依赖于董事,得不到董事支持的人员很难当选监事。再次是监事会成员的利益冲突。在我国,监事会有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股东要求公司利益,而职工大多关心自身利益,这种冲突使监事会较难发挥其职能。最后是监事会在组织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2.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

实践中,公司的经营信息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手中,监事会完全依靠经营管理层提供的信息进行监督或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信息而无法监督。另外监事会成员的自身素质也影响其信息的获得,监事身份一般为股东、职工、党委成员,大多无经营管理经验,也无法律、财务等知识,能力的欠缺会导致信息获得的欠缺。

3.监事会成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在大多数的公司中,监事并不领取较高的报酬,所需的一定费用也并无一定的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监事的报酬和申领监督费用的控制权掌握在经理层手中。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怎能期望他能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

在公司法修订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裹足不前,这是因为受原公司法规定的制约,上市公司无法解决股票来源问题,亦面临股权分置的市场格局。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尤其是第一百四十三条“回购股票”的规定,以及第一百四十二条“高管层转让所持公司股份”的规定,股权激励的实施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已经推行或者准备推行激励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过少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

2.利润操纵问题

在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如经营者预计难以完成业绩目标,而又难以抗拒股权激励的诱惑,就有可能通过利润操纵的方式来达到激励所必须的条件。而另一些公司,为了在激励有效期内持续满足激励条件,存在“挪移利润”以使公司各年度业绩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3.市场操纵问题

公司管理层有动机在方案推出前集中披露利空信息,以实现压低股价的目的;而在行权期间,激励对象一旦行权获得股票,其个人利益就与二级市场的走势取得一致,这就可能促使管理层在行权期临近时,通过推高公司业绩、高额分红、资产重组等手段制造各种利好,以抬高股票价格,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出现了选择性披露、滞后性披露和误导性陈述的新动向,影响了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延伸阅读
  1. 双重股权结构什么意思
  2. 单位股票纠纷怎么处理
  3.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指的影响
  4. 公司监事的任职资格
  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哪些缺陷?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上市公司属于什么企业
  2. 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劣势是什么
  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性质是什么
  4.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债务由谁偿还
  5. 小微企业的概念是什么
  6. 某风机(上海)有限公司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市分公司
  7. 公司不承认股东享有股权怎么办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