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7-24
如果一个转载作品是恶意对已发表的侵权报道进行传播的,那么可以认定该转载作品侵犯了名誉权。
如果被转载的文章中含有明显的侮辱性语言或其他虚假内容,但转载者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不正常心理或为了取得其他效应而进行转载,也可以认定该转载作品侵犯了名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如果影响他人的名誉,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在以下情形下除外:
(一) 捏造、歪曲事实;
(二) 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 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当职务作品的署名权被侵犯时,被侵权人可以选择自行调解,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如果被侵权导致名誉受损,被侵权人还可以要求侵权方通过合法方式恢复名誉。
如果侵权方不愿意进行调解或调解不成功,被侵权人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五条,著作权纠纷可以通过调解解决,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或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自己编写的讲义这样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如果署名被公司擅自删除,构成了侵权行为。作者可以要求公司进行赔偿,并要求恢复自己的署名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所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因侵犯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