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25
名誉侵权是一种犯罪行为,包括侮辱罪和诽谤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侮辱罪的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诽谤罪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只有被告告知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处理。
诽谤罪散布的内容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和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和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事实愈真实,侵权的程度愈重。
诽谤罪的犯罪对象不能是法人、团体或组织。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和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例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破坏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和批评中有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名誉是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受法律保护。名誉权是指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名誉权为人们的自尊和自爱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人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还规定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
公民和法人享有对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即人格权的一种。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凡是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名誉权为人们的自尊和自爱提供法律保障,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