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7-21
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本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数额较大的不构成犯罪的诈骗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若诈骗未遂,情节严重,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公安机关应当受理不足3000元的案件,并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并开展串并案件。若多地都有此类案件发生,可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如诈骗案件中没有其他涉嫌犯罪行为,待查明违法行为人后,可给予行政处罚。
涉嫌诈骗罪,数额较大时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一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是这样的。除非原告主动不要了,否则债务仍然存在的。所以,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