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人名义买房房子归谁所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法律知识

借他人名义买房房子归谁所有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6-16

 
20147
在有的时候,如果自己已经拥有了多套房,而且被限购这种情况的话,自己可以借用他人的名义再购买房子,这种很大部分都是炒房团的手段,那么借他的名义买的房子归谁所有?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一、借名买房的定义和原因

借名买房是指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以他人名义购房,并登记他人为房屋所有权人的行为。实际出资人是指事实购房人或真正购房人,而被借名者则成为登记购房人。

实际出资人之所以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产权,通常出于以下原因:

(1) 规避法律或政策限制:实际购房人没有购房资格,而登记购房人符合购房资格的情况下,借名买房成为常见选择。例如,某些人无法购买经济适用房,但希望通过借名买房的方式实现购房目的。

(2) 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务人未能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以债务人的动产或不动产偿还债务。为了隐藏财产、逃避债务,债务人事先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以此制造自己没有财产的假象。

(3) 贪图便宜享受优惠:例如,只有具有城镇户口的在岗职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在购房人没有资格办理该贷款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办理公积金贷款成为解决方案。

(4) 简化手续、减少税费:例如,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征收的遗产税,父母可能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购买房屋。

二、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

在法律上,借名买房存在着多种风险:

(1) 登记购房人否认借名买房或登记购房人死亡,其继承人对借名买房不了解或不承认。

(2) 第三方对登记购房人将房产转让给实际购房人的行为提出异议。实践中,借名买房双方约定时,实际购房人可能认为借名与登记购房人的配偶无关,自己才是真正的房主。然而,登记购房人的配偶往往根据《婚姻法》提出异议,否认借名买房的事实,并确认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3) 登记购房人将房产处分(转让或抵押),或被法院执行。

三、应对策略

针对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签订有效合同:如果没有恶意规避法律或政策的行为,借名买房合同是当事人自愿签署的,应当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具备法律效力。但最好在合同中明确注明:“经双方协商,甲方以乙方的名义购房,该房屋由乙方出资购买,房屋所有权归乙方,与甲方无关。”此外,需要保留足够的证据,如原始凭证(存折、购房发票等)。如果登记购房人事后反悔,有足够证据证明该房屋是借名买的,实际产权人是实际购房人,那么实际购房人有可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房屋的登记错误可以得以纠正。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产权证书上是登记购房人的名字,实际购房人只能主张事实上的借款关系,要求登记购房人返还房款。

2. 注意第三方善意取得的保护:即使借名买房合同有效,但如果登记购房人违反约定,将房产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第三人取得房产后,实际购房人无法追回该房产。根据《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出于善意信赖不动产登记簿或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内容,并且支付合理价格并依法登记后,取得房屋所有权,应受到法律保护。实际购房人只能要求登记购房人赔偿。

3. 防止法院执行导致丧失所有权:如果登记购房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以不动产登记为依据查封并拍卖该房产,实际购房人将丧失对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借名买房合同无效,已经支付款项的实际购房人只能要求登记购房人返还购房款。如果借名合同有效,实际购房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主张对被执行的房产的权利,并要求法院停止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员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理由不成立,将予以驳回;如果理由成立,将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

延伸阅读
  1. 用他人的名字购房会有什么问题
  2. 买房是否受到假离婚的法律效力
  3. 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认定
  4. 婚姻法对夫妻一方婚前房产归属的划分
  5. 借名买房合同的效力问题

房屋买卖热门知识

  1. 国家新政对购买二套房的契税征收提出了新规
  2. 已出租的房地产抵押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3. 银行审查购房贷款时的二套房认定标准
  4. 合同编号:
  5. 老公用房贷去赌博离婚怎么
  6. 拆迁红线范围怎么看房价
  7. 买二手房过不了户法律公证处做公证有效吗?
房屋买卖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