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16
借名买房是指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以他人名义购房,并登记他人为房屋所有权人的行为。实际出资人是指事实购房人或真正购房人,而被借名者则成为登记购房人。
实际出资人之所以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产权,通常出于以下原因:
(1) 规避法律或政策限制:实际购房人没有购房资格,而登记购房人符合购房资格的情况下,借名买房成为常见选择。例如,某些人无法购买经济适用房,但希望通过借名买房的方式实现购房目的。
(2) 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务人未能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以债务人的动产或不动产偿还债务。为了隐藏财产、逃避债务,债务人事先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以此制造自己没有财产的假象。
(3) 贪图便宜享受优惠:例如,只有具有城镇户口的在岗职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在购房人没有资格办理该贷款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办理公积金贷款成为解决方案。
(4) 简化手续、减少税费:例如,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征收的遗产税,父母可能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购买房屋。
在法律上,借名买房存在着多种风险:
(1) 登记购房人否认借名买房或登记购房人死亡,其继承人对借名买房不了解或不承认。
(2) 第三方对登记购房人将房产转让给实际购房人的行为提出异议。实践中,借名买房双方约定时,实际购房人可能认为借名与登记购房人的配偶无关,自己才是真正的房主。然而,登记购房人的配偶往往根据《婚姻法》提出异议,否认借名买房的事实,并确认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3) 登记购房人将房产处分(转让或抵押),或被法院执行。
针对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签订有效合同:如果没有恶意规避法律或政策的行为,借名买房合同是当事人自愿签署的,应当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具备法律效力。但最好在合同中明确注明:“经双方协商,甲方以乙方的名义购房,该房屋由乙方出资购买,房屋所有权归乙方,与甲方无关。”此外,需要保留足够的证据,如原始凭证(存折、购房发票等)。如果登记购房人事后反悔,有足够证据证明该房屋是借名买的,实际产权人是实际购房人,那么实际购房人有可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房屋的登记错误可以得以纠正。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产权证书上是登记购房人的名字,实际购房人只能主张事实上的借款关系,要求登记购房人返还房款。
2. 注意第三方善意取得的保护:即使借名买房合同有效,但如果登记购房人违反约定,将房产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第三人取得房产后,实际购房人无法追回该房产。根据《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出于善意信赖不动产登记簿或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内容,并且支付合理价格并依法登记后,取得房屋所有权,应受到法律保护。实际购房人只能要求登记购房人赔偿。
3. 防止法院执行导致丧失所有权:如果登记购房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以不动产登记为依据查封并拍卖该房产,实际购房人将丧失对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借名买房合同无效,已经支付款项的实际购房人只能要求登记购房人返还购房款。如果借名合同有效,实际购房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主张对被执行的房产的权利,并要求法院停止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员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理由不成立,将予以驳回;如果理由成立,将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