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08
合同效力是指根据法律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同时,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
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根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因此,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的时间即为合同生效的时间。但对于某些合同,法律、行政法规对其生效有特别规定,要求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合同须经批准或办理登记手续才能发生效力。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依法律规定,须经外贸部门批准,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附条件或附期限的合同,在条件成熟时或期限届满时发生效力。
判定合同是否有效的依据是合同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根据《合同法》第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具备以上有效条件的,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不具备以上有效条件的,其效力即受到影响。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欺诈、胁迫、违背法律规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恶意串通、无权代理、无权处分、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等。然而,并非所有不具备上述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根据不同情况的不同程度,根据鼓励合同交易、促进交易的原则,法律将这类合同区分为三种情况:无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