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12
2005年8月,李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双重关爱重疾险》保险,身故保险金为5万元。保险公司对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部分进行了特殊标示。
2006年9月,被保险人发生了意外事故。2006年10月,受益人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以该事故属于责任免除事项为由拒绝了赔付。受益人不满保险公司的拒赔决定,认为保险公司没有明确告知该事项的免责情况。与受益人观点相反,保险公司认为已经对免责条款进行了明确说明。
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受益人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5万元的理赔金。
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已经履行了对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因此,法院于2007年2月判决认定保险公司的责任免除条款有效,保险公司无需支付理赔金。
根据修订后的《保险法》第17、19条规定,保险公司在条款上进行标示并不能代表保险公司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的义务。保险公司还需要另行向投保人说明“免责条款”的内容,否则该条款将无效。
长城保险的法律专家认为,如果该案发生在2009年10月之后,根据新《保险法》第17、19条的规定,如果保险公司无法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已经向投保人另行说明了“免责条款”,则保险公司可能需要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新《保险法》考虑到投保人在保险专业知识方面的弱势地位,为了充分保护投保人的知情权,该法增加了保险公司在明确说明方面的责任。
保险公司除了在保险条款上进行“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外,还需要证明对责任免除部分进行了单独向投保人的说明。
长城保险的法律专家认为,新《保险法》有效地解决了投保人因为专业知识限制而无法理解保险条款的担忧。这一举措加强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保护。
这对于促进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的通俗化和销售说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保险公司与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