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19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时,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同时,政府还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给予被征收人相应的补助和奖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然而,房屋征收补偿款是有合理依据的,且并不会对他人的权益造成侵害,因此房屋征收补偿款不构成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产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其中,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非给付不当得利的产生原因在于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1. 基于受益人的行为:主要指侵害他人权益而产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侵夺他人财物、擅自占有、使用、消费他人财物等行为。
2. 基于受损人的行为:这种不当得利以受损人为他人支出费用为典型,如误将他人的财产当作自己的财产饲养,误以他人事务为自己的事务而管理。
3. 基于第三人的行为:主要包括债务人对债权的准占有人清偿导致债权消灭,致使真正的债权人受损失;债权的让与人在让与通知前,债务人对让与人清偿,致使债权的受让人受损害;第三人将甲的物品施予乙的财产等行为。
1. 基于法律规定:在一定事实或行为发生时,法律不问当事人的意思,直接规定产生一定得利的效果。例如,在因附合、混合、加工而获取被添附物所有权时,允许被添附物原所有人向受益者依据不当得利请求权主张以被添附物价值相当的利益返还。
2. 基于事件:例如,甲的鱼因天降暴雨冲入乙的池塘,或甲饲养的家禽吃掉乙的饲料等,都是基于事件发生的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