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2-18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可以作为担保人,但需要经出借人认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七条的规定,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担任保证人。
然而,根据该法第八条的规定,国家机关不得担任保证人,除非经国务院批准用于转贷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
此外,根据该法第九条的规定,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不得担任保证人。
另外,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担任保证人,除非该分支机构获得了法人的书面授权,且在授权范围内提供担保。
借贷关系必须合法,只有合法的借贷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如诈骗、贩毒、吸毒等,仍然出借资金,则国家法律将不予保护。此时,出借人不仅无法获得债权,还可能受到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法律的制裁。另外,如果一方利用他人的困境或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对方借贷,这种行为将被视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责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出借人必须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借贷协议,以确保债权的保障。协议应包括借贷双方的姓名、借款种类、币种、数额、时间、期限、用途、利率、还款方式、保证人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双方应在协议上签字画押,并各自保留一份协议副本以备查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若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并且人民法院将予以支持。然而,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若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被视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并且人民法院将予以支持。
对于数额较大或存在风险的借款,出借人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和抵押。担保可以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第三方为借款人提供,也可以是借款人以个人财产如存单、债券、机动车、房产等作为抵押物。无论是担保还是抵押,都应在书面借贷协议中明确约定,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应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这样,一旦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出借人可以向保证人追索借款或合法地以抵押物抵偿借款。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权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如果借款期满后再经过2年,出借人无法证明曾经催收过债务,那么法律将不予保护。为了避免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应在时效届满前要求借款人提供还款计划,以便重新计算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