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1-31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项规定,金融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除非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一类特殊的借款合同,指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一方,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借款人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金融机构借款合同为借款合同的一种,具有有偿性、要式性、诺成性。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所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体现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是指在金融机构作为借款人与非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产生的纠纷。一方主体特定,起诉方多为信用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对较少。这里所指的金融借款合同不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民间借贷合同,贷款人是指银行或信用社,因此原告是特定的,被告则多为自然人。在所审理的案件中,信用社向法院起诉的占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总数的85%;个人借款的占整个借款案件的99%,且多用于购房或做生意。
借款人借款通常是因急需现金,贷款的期限较短,最短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贷款标的额较大。同时,在借款过程中,借款人需与担保人签订《借款担保合同》,担保人人数一般为两人以上,且为连带担保,担保期限为贷款到期后两年或三年。
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些被告利用与银行、信用社内部工作人员的熟人关系取得贷款。因此,许多银行、信用社对借款人逾期拖欠贷款不还的情况不能及时诉诸法院解决纠纷,而是采取不适当的转贷、续贷方法。有的转贷、续贷多次。有的贷款到期后,借款人迟迟不还,金融部门在诉讼时效内也不向借款人和担保人催收,而是逾期后,向借款人或担保人发催收通知,要求借款人或担保人签名确认。在庭审中,大部分当事人声称签字认可是在信贷人员的欺骗下由于自己不懂法律而签名,这类案件的审理难度较大。法院判决后,当事人不服,上诉的也占一部分。
在所审理的案件中,借款人、担保人与贷款人之间均有书面合同,合同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借款的种类、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包括担保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此外,借款人、担保人也提交了身份证明、担保承诺书等相关手续。如果没有担保人,借款人会用房产作抵押。
由以上可知,房贷合同符合金融借款合同的条件,因此属于金融借款合同。
许多金融部门在信贷管理中存在漏洞,放贷前不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贷能力,盲目放出大额贷款,导致大量贷款逾期无法收回,从而引发纠纷。同时,一些银行、信用社违反金融法规,对一些无法偿还贷款的借款人采用“以贷还贷”的转贷方式延长还贷期限,导致负债越来越重,难以偿还。此外,金融机构在贷后监督方面存在不力,发放贷款后对借款用途和使用情况监督不严,导致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甚至用于违法活动,使得许多贷款无法收回。
借款人只顾个人利益,不守信用,合同到期后有还款能力却拖欠不还。这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收回贷款,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担保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担保人应在担保期限内承担还款义务。然而,许多担保人缺乏法律知识,认为担保只是履行一定的手续,不理解一般担保与连带担保的区别。因此,很多担保人声称:“我没有实际花银行的款,凭什么让我还钱?”
有些借款人经营亏损,无法偿还债务,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此外,借款人常年外出打工,没有确切地址,只能通过公告的方式进行判决和结案,给法院审理和执行案件带来许多困难。这类案件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