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11-29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可能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然而,这种极端情况通常是由其他风险导致的。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可能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从而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引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
从这一角度来看,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在这些内部因素中,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数突然增多,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因此,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货币、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金融工具构成了不同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层次的金融市场。
影响公司债券流动性的发行人特征主要包括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状况、行业归类和信用状况。
影响流动性的债券特征主要体现在债券发行方式、发行规模、年龄、剩余到期期限、息票利率和债券复杂性等方面。
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作担保,往往被市场认为是金边债券,所以没有违约风险。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发行的债券则或多或少地有违约风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要对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认为一种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要求债券的收益率要较高,从而弥补可能承受的损失。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当利率降低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即使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遇到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他想出售现有债券,但短期内找不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要把价格降低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那么,他不是遭受降低损失,就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