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复议前置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程序法律知识

税务行政复议前置条件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2-14

 
187959
如果自己对于行政部门,对于自己的税费处罚不满意的话,可以进行一个行政复议,那么对于提起行政复议之后,涉及到的复议前置所满足的条件是如何进行规定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税务行政复议前置条件

复议前置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共有6种情况需要复议前置,分别在《海关法》、《国家安全法》、《商标法》、《专利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的复议前置条件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了涉及税收的复议前置条件。根据该条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与税务机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提供相应的担保。之后,他们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前置的适用范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征管法》并不是对所有税收相关行政行为都要求进行复议前置。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只有在纳税争议发生时才适用复议前置。那么什么是纳税争议呢?《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一百条给出了定义。纳税争议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而发生的争议。总结起来就是“征不征、怎么征、征多少、对谁征”等方面的争议。

复议前置的限制

需要强调的是,复议前置的规定并不适用于税务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例如行政处罚决定、行政许可行为、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等。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这些行政行为不服,既可以向作出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受复议前置规定的限制。

延伸阅读
  1. 几年前提过行政诉讼之后可以又复议吗
  2. 行政复议前置程序有哪些
  3. 工伤认定异议的话应该怎么办
  4. 拆迁是否需要复议前置
  5. 行政赔偿诉讼起诉期限是多久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基本结构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
  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3. 一、行政复议申请的方式
  4. 听证程序
  5. 行政复议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6. 工伤行政复议的复议决定书的存在与法律效力
  7. 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