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2-09
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对方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出售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的行为。当情节严重时,这种行为将构成强迫交易罪。
根据该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轻,将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该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以下行为之一的情况:
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对于强迫交易罪的犯罪行为,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迫交易。
这类强迫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独占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行为。
2、滥用行政权力,进行强迫交易。
这类强迫交易行为是指政府或其他属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强行要求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接受某种服务的行为。
3、经营者通过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进行强迫交易。
所谓“搭售”是指经营者在出售优质名牌、畅销商品时,强行搭配出售消费者所不需要的劣质滞销产品的行为。而“附加不合理条件”是指经营者在消费交易过程中,向消费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交易成立的条件。
4、经营者利用邮购、预售、分期付款、上门推销的方式,进行强迫交易。
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消费交易时,消费者获取商品或服务信息的渠道受到限制,很难对其他经营者的同类商品或服务进行直接全面的比较,从而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一些经营者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向消费者强行推销假冒伪劣的商品或价格高质次的服务。
5、经营者以其他方式,进行强迫交易。
例如,经营者因消费者不购买某商品而受到辱骂、殴打,并强行要求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行为。还有一些旅馆、饭店在火车站、码头设置服务点,不等旅客问清情况就强行将其带到旅馆,强迫其支付高房价,接受劣质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