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27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全区建立了“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组”的四级工作网络。该网络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书记为副组长,设立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群局和关工委牵头,联合综治办、妇联、民政、教育、工会等部门成立办公室,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同时,每个村(居)都建立了以党组织和关工委为主体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村居的预防工作。每个村民小组都选出了4-5个有奉献精神和工作能力的“五老”担任关工小组长,负责关爱和帮助区域内的未成年人。目前,每个村(居)平均有80-90名关工小组长,全区有2000多名“五老”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努力。
为了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信息化管理,该区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新兴媒体建立无形网络。全区分别建立了关工委、老干部、妇联、团委、学校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QQ群、微信工作群,实现工作布置高效、动态收集迅速、经验交流及时,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工具。
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特困生、服刑人员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双差生和问题少年等,该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管控和帮扶。为这些对象提供必要的生活关怀和思想行为的引领,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该区在全县首创了“五虎村留守儿童之家”,并在全区推广。在这些留守儿童之家中,孩子们可以免费读书、学习,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快乐。目前,全区各村(居)都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累计照顾了4000多人次的留守儿童。例如,沿口村的退休教师韩*临利用自家的两间店面房,举全家之力办起了全天候的家庭辅导站,连续12年义务辅导了300多名学生。通过韩老师的关怀和呵护,一个家住30里外的学生张某克服了网瘾和贪玩等陋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考上了苏州大学。
为了关爱特困、孤残儿童,该区采取了“代理妈妈”模式,组织有爱心的自愿者与这些弱势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全区有300多个由老师、老干部等志愿者担任的“代理妈妈”,共结成了300多个帮扶对子。
为了帮助重点未成年人,该区建立了“谈心室”和“爱心小屋”。这些地方由德高望重的“五老”志愿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成长指导,通过倾诉、心理沟通等方式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开始阳光生活。目前,全区共建立了20个“谈心室”和“爱心小屋”,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了500多次心理咨询服务。例如,范堑村的“五老”志愿者与一些有“陋习”的少年进行约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谈论理想、人生和未来,通过亲身经历给予他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在这些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有了上进心,最终考上了县职业中专。
为了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所以,该区建立了“四工联动”机制,即党工、关工、社工、义工等联合起来,共同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