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协议履行后威胁被害人,协议有效吗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7-2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一般由检察机关制作和解协议书,双方签署协议后立即履行,那么和解协议履行后威胁被害人,协议有没有效的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和解协议履行后威胁被害人,协议有效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和解协议履行完毕之后威胁、报复被害人,这种行为应当认定和解协议无效。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零四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友等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方法强迫、引诱被害人和解,或者在协议履行完毕之后威胁、报复被害人的,都应当认定和解协议无效。如果已经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撤销原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或者提起公诉。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程序
在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的程序如下:1. 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被害人告知对方的和解意向、和解的相关规定以及双方当事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会自行协商,并且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可以积极促成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会面、交谈,组织和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以达成和解。在和解的过程中,主持者应保持客观、中立,不得偏袒或欺瞒任何一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承认自己的罪行并真诚悔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伤害,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双方最终就上述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如果被害人自愿和解,即达成和解。2. 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以书面形式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审查,也可以以口头形式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陈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如果发现任何一方采取暴力、胁迫、欺骗等方式使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基础上和解,应当认定和解无效。如果和解过程有其他人参加,还应当听取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这些人员包括与该案有利害关系人的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员,如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等。如果双方当事人是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达成和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对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性进行确认,并审查和解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否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3. 制作和解协议书:经审查后,如果认为和解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且内容合法,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并由双方签字。该协议书作为履行和解协议和依法从宽处理的依据。在理解和执行本条时应当注意:公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和解协议中应有被害人谅解的内容,但不应涉及刑事责任的处理。和解协议中包含被害人表示不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意愿的内容的,对司法机关没有任何约束力,刑事责任最终取决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的处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以此作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