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解析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3-12-31
很多小伙伴都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是如何的有疑惑,接下来,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以下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赶紧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解析
一、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
二、行为定义
在上述规定中,需要注意以下行为的定义:1. "掺杂、掺假":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或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2. "以假充真":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3. "以次充好":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4. "不合格产品":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难以确定上述行为的情况,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三、金额计算
- "销售金额":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如果没有标价,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对于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情况,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结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明确了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界定,并对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不合格产品等行为进行了定义。在实践中,对于难以确定的情况,可以委托专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立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金额的计算也需要遵循相关法规的规定,确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