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法律知识

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5-07-03

 
417486
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要购买商品的时候,如果购买的商品是属于假冒伪劣的,可以要求商品进行赔偿。很多商家为了表明自己商品是真的,往往会推出假一赔三的销售策略,那么假一赔三不赔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方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如果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除此之外,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当依照其规定执行。

二、商家不执行假一赔三制度的处理方法

如果商家不执行假一赔三制度,消费者可以根据购买渠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投诉途径。如果商品是在实体店购买的,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如果商品是在网店购买的,可以向相应的网购平台投诉。

质量法中关于假冒伪劣产品的规定

一、生产销售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

根据2011年修订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项规定,生产销售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可以分为九类:1.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2. 销售失效、变质产品;3. 伪造产品产地;4.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5.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6.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7. 以假充真;8. 以次充好;9.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二、经营性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假冒伪劣产品

根据2011年修订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项规定,经营性服务活动中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七类:1. 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参财产安全标准的产品;2. 掺杂掺假产品;3. 以次充好产品;4.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5. 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6. 失效变质的产品;7. 标识标注的不规范、不准确的产品。

掺杂掺假行为的认定问题

关于“掺杂掺假”的定义,在刑法和质量法中存在差异。根据两高《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掺杂、掺假"指的是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降低或失去应有使用性能。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掺杂掺假"指的是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进行质量欺诈,导致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者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那么如何认定"掺杂掺假"行为呢?根据法律适用规则,两高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高于国家局文件,因此,在认定"掺杂掺假"行为时应以两高司法解释为准。对于掺杂掺假棉花案件中的争议,执法人员虽然发现了掺假现象,但检验报告却无法检测出掺入的不孕籽回收棉。由于涉案货值金额符合刑事案件移送标准,我们将此案移送至山东省公安厅,但公安部门以不符合两高司法解释中"掺杂掺假"的规定为由,书面回复不予受理。对于此事,我局案审委员会也存在意见分歧,但个人认同省司法厅的观点。
延伸阅读
  1. 亮点一: 举证责任倒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3. 小孩子在商场受伤赔偿办法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
  5. 双十一卖家虚假活动怎么赔偿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4S店修车有问题如何维权
  2.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
  3.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4. 消费者权益保护原则
  5.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
  6.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7. 盗版是否侵犯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学校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2. 上海家具买卖合同范本
  3. 花店合作协议范本
  4. 企业环保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