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04
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主张分割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同居期间产生的财产,如果能够证明为一方个人财产的,归该个人所有;如果无法证明为一方个人财产的,则按照一般共有财产的处理方式处理。如果同居一方主张分割同居期间产生的共有财产,法院是会支持的。
根据《婚姻法》的解释,同居期间产生的共有财产属于“共同共有”的范畴。然而,根据《物权法》第103条的规定,双方没有约定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的情况下,除非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否则视为按份共有。因此,同居双方显然不具有家庭关系,所以应当将同居期间产生的共有财产视为“按份共有”。可以看出,《婚姻法》与《物权法》在共有财产的处理上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首先需要明确房产是婚前还是婚后财产。如果房子是在婚前购买并且房产证上写明了谁的名字,那么该房产属于该人的个人财产。如果离婚的话,房子应归属于该人,除非能够通过公证证明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在婚后购房的情况下,如果房子仍然是男方出钱购买的,根据新规定,在办理房产证的时候,夫妻双方都需要在场,并且女方需要签字,这样房子才会成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如果是婚前购房,如果男方的父母出资购买房屋,并且没有明确表示是赠与夫妻二人的,那么房子就没有女方的份额。然而,如果是婚后男方的父母出资购买房屋,并且没有明确表示是赠予男方一人的,那么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在恋爱期间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房屋,但是分手后需要确定房屋的处理方式。无论是谁出钱购买房屋,即使没有书面约定,但如果存在婚前购房协议,那么该协议是有效的。如果双方决定中止共同购房,那么根据协议,双方可以各自取回自己出资的房款。
首付款由谁支付,房子就归谁所有,另一方可以获得与当年还贷支出相应比例的现金。增值部分的分割则根据双方婚后的还款比例来进行。
判断房屋所有权不仅仅是看获取产权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支付购房款的时间和支付款项的人。因为支付购房款是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实质要件,而领取房产证只是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形式要件。当然,对于婚前以及婚前的财产,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来约定归谁所有,但如果没有约定,依然是谁付钱,就归谁。即使是结婚后才拿到的房产证,也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