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25
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时不享有先诉抗辩权。根据该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先诉抗辩权,也称为先诉利益,是指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在债权人没有先向主债务人进行追诉而直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时,保证人享有的拒绝履行的抗辩权。这是一般保证人所独有的抗辩权,基于一般保证合同的相对独立性而产生,是一种对抗债权人请求权的抗辩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除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的,可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
在一般保证中,人民法院不能强行将一般保证人与债务人列为共同被告。然而,如果债权人同时起诉债务人与一般保证人,并基于先诉抗辩权而不将保证人列为共同诉讼人,会增加债权人的诉讼成本。因此,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并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然而,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样的规定既能保证诉讼效率,又能防止对一般保证人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