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10
预先追偿权是指在债务人破产案件受理后,保证人可以以其保证的债权作为债权申报的权利。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取代债权人的地位,行使追偿权并向债务人主张债权。
通常情况下,保证人的代位求偿是在保证人已经承担保证责任后才产生的。代位追偿权的前提是保证人已经履行了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保证责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护保证人的利益,即使保证人未承担保证责任,法律也赋予其预先追偿权。我国《担保法》第32条规定了保证人的预先追偿权。
根据法律规定,保证人行使预先追偿权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只有在发生一定法定事由后,保证人才能行使预先追偿权,以保护其追偿利益。因此,预先追偿权的行使必须在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进行。
根据《担保法》第32条规定,保证人行使预先追偿权的先决条件是债权人未申报债权。这意味着债权人在债权申报期间内不参加破产程序,但不放弃债权受偿的意思表示。只有满足这一条件,保证人的预先追偿权才能完整地实现。尽管《担保法》未规定以何种方式表示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意思,但通常应以债权人第一次明确向债务人表示不参加破产程序,但不放弃债权受偿的意思为准。
为了行使预先追偿权,保证人必须向人民法院申报其保证债权,并参与破产财产分配。保证人申报债权的程序与债权人申报债权相同,必须遵守《企业破产法(试行)》第9条第2款的规定。
保证人行使预先追偿权的前提是保证人必须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在债务人破产时,保证责任因《担保法》规定的免除情形而免除,即使债权人未申报债权,保证人也无需行使预先追偿权。
预先追偿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护保证人的利益。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债务人破产前就其将要承担的保证责任向主债务人追偿。为了行使预先追偿权,保证人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在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保证人申报保证债权以及保证人必须承担保证责任。这些条件的满足将确保保证人能够有效地行使预先追偿权,保护其追偿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