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31
合同诈骗罪的客体包括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虚构事实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假冒订立合同所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虚假的“合法身份”和“履行能力”;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
隐瞒事实真相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隐瞒自己实际上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此外,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还包括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区分自然人利用合同诈骗和单位利用合同诈骗。个人以单位名义实施合同诈骗的情形包括: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诈骗;国有或集体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利用企业名义诈骗;国有或集体企业为个人提供营业执照,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企业,企业人员以企业名义进行合同诈骗;没有实质存在的皮包公司利用合同诈骗;被挂靠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而由挂靠人员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挂靠企业实施合同诈骗。在确定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时,应优先考虑利益归属的团体性。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实践中,间接故意和过失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