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担保方式的区别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担保法规法律知识

五种担保方式的区别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6

 
18206
我国的担保方式有五种,主要有抵押、质押、留置、定金和保证,其中,抵押、质押和留置是物的担保,定金和保证是人的担保,物保是具有优先性的,有的朋友就会疑惑,五种担保方式的区别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保证

保证是一种担保形式,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保证人与债权人达成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抵押

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一定财产作为债务的担保行为。提供抵押财产的债务人或第三人被称为抵押人,所提供的财产称为抵押物。债权人则被称为抵押权人,享有的权利称为抵押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根据法律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出售抵押物并优先受偿。抵押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但法律禁止流通或强制执行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

质押(质权)

质押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将动产或权利的占有权转让给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被称为质权。

留置

留置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对于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采取扣留已占有的对方财产的一种保证方式。

定金

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给付定金的一方被称为定金给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被称为定金接受方。

是否可以约定设立独立担保

独立担保与从属性担保相对应,指担保与主债权债务之间没有从属关系的担保。根据民法关于担保权发生、处分以及消灭的从属性理论,从属性担保将随着主债权债务的无效、转让、撤销而失效。根据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如果担保合同与主合同没有从属关系,担保合同的有效性不受主合同的无效、转让或撤销的影响。然而,根据物权法第172条的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无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因此,根据物权法的规定,除非法律对独立担保另有规定,担保合同的效力与主合同的内容或条款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单独约定设立独立担保。

延伸阅读
  1. 反担保的方式有几种及如何使用
  2. 详细解释担保五种方式: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3. 担保法中哪些财产可以抵押
  4. 贷款担保一定要抵押物吗
  5. 担保的房子和抵押的房子一样吗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公证过的房屋的买卖是否合法
  2.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3.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4.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