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16
逮捕令的下达意味着被羁押,案件正式进入调查阶段。然而,判决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包括刑事诉讼和法庭审判。只有在经过审判后,根据具体案情进行裁判,并做出刑罚的裁决,才意味着刑罚的确定。
逮捕令的下达意味着公诉机关掌握了足够证据,足以定罪。因此,被逮捕后很有可能在审判后被判处刑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以下社会危险情况的发生,应当予以逮捕:
批准或决定逮捕时,应当考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是否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曾经故意犯罪或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对于违反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规定,并且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予以逮捕。
尽管在主观上有自首的意愿,但如果是被司法机关抓捕,对方可能不认定为自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视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然而,一些自首的犯罪嫌疑人仍然可能面临死刑的判决。过于宽大地对待自首的犯罪嫌疑人会导致弊端,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特别是对于危害社会较大的罪行。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以视为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