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前提条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逮捕法律知识

逮捕的前提条件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2

 
374289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国家规定的行为规范标准,一旦触犯法律者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故而在法律实施之前,都要调查清楚情况才能判断出如何实施,而逮捕令并不是哪个部门想发就能发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一起了解逮捕需要具体什么前提条件,为你解惑!

逮捕令的发布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逮捕令需要通过法律判定有罪,由司法部门或者公安机关发布逮捕令。并不是哪个部门想逮捕就可以随意下令。

逮捕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并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

逮捕的证据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六机关实施规定》第26条、《法院执行解释》第七十七条、《检察院刑诉规则》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五条等规定了逮捕的证据要求。其中,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

逮捕的变更

根据《法院执行解释》第八十条和《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特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司法实践中的逮捕令

案件的性质

在司法实践中,逮捕令的发布受案件的性质影响。一般来说,案件性质严重,作案人的主观恶性大,其社会危险性也大,被处的刑罚也重,作案人也容易毁灭证据、伪造证据、串供、逃避侦查和审判,继续犯罪甚至自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情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情况是指他在犯罪前后的表现及其个人情况。如:多次犯罪还是偶然犯罪,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一贯表现,有无固定职业,犯罪时的年龄,犯罪后有无悔罪表现等。一般来说,累犯、惯犯或有前科的人,其社会危险性要大于偶然犯罪的人;故意犯罪的人,其社会危险性要大于过失犯罪的人;成年人的社会危险性要大于未成年人;犯罪后毫无悔罪表现的人,其社会危险性要大于有悔罪表现的人。

案件的其他情况

案件的其他情况包括:同案人是否被抓获,案件中重要的证据是否已收集在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知道举报人、证人的姓名和住址等。如果同案人未被抓获,有些重要证据尚未收集在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隐匿证据、伪造证据、毁灭证据的可能性就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道举报人、证人的姓名和住址,其进行报复、继续犯罪的可能性就大。在司法实践中,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对其逮捕。严格掌握逮捕条件,才能够防止错捕和滥捕的发生。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其符合逮捕的条件时,公安机关也可以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便于犯罪嫌疑人治病或者胎儿、婴儿的健康发育、成长。
延伸阅读
  1. 未成年无口供可以逮捕吗
  2. 不予批捕的取保候审:程序要求与证据不足
  3. 哪些情况必须采取逮捕措施
  4. 逮捕的条件及其含义
  5.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条件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刑事担保无效是否退还本金的法律问题
  2. 哺乳期结束后是否可以继续羁押
  3. 看守所会见规定及律师的角色
  4. 取保候审期间的出境限制
  5. 法院判拘役办取保的条件
  6.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7. 批准逮捕是好事还是坏事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