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经营者其它义务法律知识

经营者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03

 
179746
商标带有欺骗性是指商标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产地、质量、品质、特性等产生不正确的认知,从而误导消费者。那么经营者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有哪些呢?带有欺骗性的商标有哪些内容呢?如果您想了解以上内容可以认真阅读以下手心律师网小编悉心为您准备的以下相关阅读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营者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

一、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对于商标标志的“欺骗性”,可以解释为“误认”。除了明确规定了质量与产地两种具体的误认情形外,该条文还使用了一个“等”字来概括与质量特点相类似的误认情形。在实践中,商标标志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包括:

第一: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质量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是一个中性词,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如果商标标志中涉及对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描述的文字,往往是积极方面的词汇。然而,如果商品或服务本身并不具备商标标志描述的质量特点,就容易使公众将商品或服务与这种质量特点相联系,并可能导致公众误认商品或服务具有这种质量特点。

第二:易使公众对商品产地产生误认。

对于商标标志中含有地名的审查或审理可能会涉及我国商标法中的多个条款。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的规定,我国国名和外国国名(除非该国政府同意)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同时,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也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第三:易使公众对商品生产者产生误认。

根据《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如果商标由企业名称构成或包含企业名称,而该名称与申请人名义存在实质性差异,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误认,这种情形被归入到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中的“其他不良影响”的范围内。

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一、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品质、功能、用途、原料、内容、重量、数量、价格、工艺、技术等特点产生误认

带有欺骗性的商标是指那些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品质、功能、用途、原料、内容、重量、数量、价格、工艺、技术等特点产生误认的商标。

二、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产地来源产生误认

带有欺骗性的商标还包括那些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产地来源产生误认的商标。

延伸阅读
  1. 个体经营注册流程有哪些
  2. 商号法律是如何保护的
  3. 关于商号权的法律性质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欺诈消费者行为几倍赔偿
  5. 如何编写有效的保密协议书?

经营者义务热门知识

  1. 外卖吃到异物怎么索赔
  2. 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怎么办
  3. 电视换屏后三包时间怎么算
  4. 玻璃属于三包范围吗
  5. 食品标签有瑕疵需要召回产品吗
  6. 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有哪些
  7. 我国关于商品“三包”有什么规定
经营者义务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餐饮特许加盟代理合同范本
  2. 有限公司修改章程范本
  3. 餐饮行业公司章程范本
  4.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